close

內容來自hexun新聞

低碳背景下的企業社會價值創新

“2013年度中國低碳典范評選”評審會暨研討會由《經濟觀察報》舉辦的2013年度中國低碳典范評選評審會暨“低碳背景下的企業社會價值創新”研討會已於2013年5月28日在中國人民大學成功舉辦。我們有幸邀請到政府官員、專傢學者、媒體人士以及眾多入圍企業代表就“企業的低碳優勢能不能轉化為行業競爭優勢”及“企業如何利用低碳實現企業社會責任價值的創新”等話題同評審嘉賓進行瞭深入交流,研討會在熱烈的討論氛圍中進入尾聲。隨後評審嘉賓通過公正、系統、嚴謹的規則逐一對入圍的33傢企業案例行瞭綜合評審打分。吳貴輝(原國傢能源局總工程師)今天活動的主題涉及三個關鍵詞,分別是“低碳”、“企業”和“社會價值”。低碳是世界的潮流。經濟社會越現代化,越進步,對於環境和生活質量,對於人類自身健康的要求就越高。從大的方面講,要發展就要消耗大量的資源,怎麼能夠使資源的消耗越來越少,科技含量越來越高,是值得我們關註的問題。去年冬天到今年,中國蔓延140多萬平方公裡的霧霾集中在京津冀地區、珠江三角洲、長江三角洲,給中國人敲響瞭警鐘:發展如果不解決環境問題和污染問題,中國的發展是沒有出路的。經濟發展的速度越快,人民越不滿意。這是非常重要的問題。無論是一個國傢還是一個地區,經濟的主體應該是企業,企業承擔著發展經濟、創新科技的重要責任。隻有把企業的發展和地區的發展、國傢的發展結合起來,這個企業才會有美好的未來。特別是最近媒體曝光瞭中國的食品安全、藥品安全等很多重大事件,都令我們感到生活的不易,要健康地生活,綠色地生活更不容易,大傢每日三餐,不知道吃的飯裡面有什麼風險。人們更多地對政府,對企業提出瞭要求,政府要在立法、政策、標準等方面與國際接軌,加大監管處罰的力度。企業要增加自覺性,增強責任感,從設計、研發到產品推向市場,都要有一種道德,使消費者有安全感,這樣企業的責任就會顯示出來。社會價值剛才已經說瞭,企業如果註重瞭社會價值,消費者就會青睞你的產品,品牌的知名度和影響力就會提高。賈文濤(國土資源部處長)當前提“低碳發展”主要是在說“節能減排”。我認為提的概念有點小,應該叫“節資減排”,因為不僅是能源的問題,應該是資源的問題,包括能源、水和土地。十八大報告也提出“節約資源是保護環境的根本之策”,我認為,節約能源、節約水、節約土地都應該是低碳發展的應有之意。我長期關註土壤污染問題。最近“鉻大米”在網上炒得很熱,土地作為產大米的載體,毫無疑問應該成為關註的焦點。這些我們都調查過,但處於保密的考慮沒有公佈過。我們所調查的140萬平方公裡土地中,重金屬污染的面積達2000萬公頃,占國土面積的六分之一,比例是很大的。鉻從哪來的,應該是從礦山來的,工廠排放碳中含有鉻,會通過大氣沉降影響農田,沉降到土壤裡面,就造成污染瞭。每年使用化肥的量很大,隻有0.1%左右可以用於目標病蟲,99.9%是生態的技術,造成瞭大量土壤重金屬急速的污染,這個問題很嚴重。我們認為當前對於此問題研究不深入,隻是針對大概的情況,污染瞭肯定要治理,治理肯定有障礙,一方面是法律法規方面的不完善。另一方面,技術標準也有問題,污染不那麼簡單,需要生態治理,不是可以馬上推廣的技術。關於這個問題怎麼解決?解決途徑首先是切斷污染源,這是基本能夠做到的。第二是完善土壤污染綜合治理的法律法規和技術標準,做到有規可依。第三是責任主體,企業要擔當,就像現在搞土地復墾一樣,土地復墾誰破壞誰復墾,自己沒有能力復墾就交復墾費,但是土壤這塊沒有,一個是企業要擔當,還有政府要推動。孫萬松(商務部中國投資促進中心副主任)低碳概念我們接觸得比較早,2008年開始探討低碳產業的投資,做瞭一些調研工作。2009年我帶瞭中國低碳代表團去歐洲進行訪問學習。我們在促進產業的過程中,在國內調研瞭上海、江蘇、山東、甘肅的一些能源消耗型城市、生產型城市和園區,主要是從開發區和園區的角度出發進行調研。我個人感覺低碳的推進任重道遠。低碳不是目標,隻是一個工具,要打造中國經濟的升級版,中國的開發區、高新區是企業最積聚的地方,去年中國新批準瞭國傢級的園區200傢,大量地引進外資進行投資。目前一共有300多傢園區瞭,發展的問題會有很多,我們在思考低碳技術怎麼引進。十八大報告也提瞭,引資和引技,原來是引資和引智,對低碳產業發展會有很大的影響。我們也做瞭搭建平臺的工作,我們探討低碳金融,從基金的角度推動地區成立產業基金,引進海外技術,同時也走出去,2009年和2010年我們都到歐洲學習低碳產業發展模式,引進相應的技術。現在來看效果是比較明顯的,引進來和走出去低碳產業,包括一些好的企業,特別是大型的民營企業,很多海外的新能源產業並購越來越多,低碳走出去,引進海外技術,一個是引一個是走,兩個路徑怎麼結合是非常大的課題。特別是現在我接觸到一些上市公司,環保方面做得非常好,上市以後把募來的資金投向更好的技術、更先進的技術,引進更好的產品,新能源也好,節能環保也好,都需要引進技術,或者走到海外,開發海外市場。從國傢的層面如何搭建平臺?海外的平臺是我們面臨的新問題。特別是本土的民營企業在海外的發展步履維艱,產業的發展還是非常困難的,需要大傢共同努力。范世濤 (北京師范大學資源管理研究院博士)我們鼓勵企業追求低碳的社會價值,這個方向是正確的,但是最關鍵的是要給企業追求低碳的激勵,現在的問題是激勵不夠。關於碳排放交易的問題,很多地方都很積極,但是碳排放交易的限額又沒有出臺,這種情況下,碳排放交易很難走上正軌。對很多企業來說也是這樣的,如果不必追求低碳,可以用很低的能源價格,可以用煤電來生產同樣的產品,為什麼不用呢?都是現成的。改進制度框架設計是更根本性的任務,一方面要研討,另一方面要敦促。目前能源結構嚴重依賴於煤炭,能源消費一直持續增長,中國是第一大能源消費大國,而環境的規制又沒有跟上,政策多,真正落實下來的很少。北京一方面是大霧天,另一方面又在發展重化工業。比如說汽車行業,一方面說我們不要大霧天,另一方面說要發展私傢車,好像後一個動力更強大。所以說,低碳是打著很好的招牌,但是激勵機制並不支持,關鍵的是要改變激勵框架,重啟改革議程,可能企業界需要對一些環境和能源提出更強大的聲音來,呼籲政府能夠改變管制框架,能夠改變真正有低碳社會價值的企業,能夠鼓勵他們的成長。陳欣(世界自然基金會氣候與能源項目高級官員)中國的企業和外資企業在社會責任和環境保護方面有一定的差距。我們根據2013年財富中國100強社會責任排行榜進行分析,中國企業和外資企業社會責任的差距主要是在環境保護方面,環境保護主要是在減排方面,中國的企業大部分沒有明確的目標,也沒有把低碳作為政策上升到規劃和戰略的層面,沒有對供應鏈能源環境進行管理。對低碳企業的概念在中國有一定的誤區,對低碳的認知比較狹隘,好像隻是生產方面的低碳,其實在生產的過程中需要通過技術改造和創新,以及使用可再生能源。可再生能源的使用需要政策作為激勵措施,僅僅靠企業的自主性有點困難,要把價值鏈納入上下遊的范圍內,要求上遊的供應商披露碳信息,提出低碳采購的標準,為下遊的客戶提供低碳產品,服務和技術設備。作為一個大企業,作為碳排放先鋒企業,我們有很高的要求,供應鏈和供應商有很好的合作,比如能效管理的合作關系,鼓勵供應商進行碳披露,幫助他們進行碳管理,通過技術創新的方式提供消費者更低碳的產品,我認為這也有助於他們提高競爭力,特別是在客戶,消費者對低碳的公眾意識沒有達到一定的程度,使用低碳產品幫助公司節約瞭能源,相對來講競爭力就提高瞭。高世憲(國傢發改委能源研究所所長助理)推動低碳意義重大。從我們搞能源研究來看,低碳裡面減少二氧化碳排放是和能源量直接關聯的,從中國幾大高耗能產業看,成本高的占到60%以上,節能低碳自然能夠提高企業競爭力。現在我們做的第三次工業革命也好,推動能源生產和消費革命也好,正是要改變能源的消費模式,真正通過科技創新、制度的設計、消費理念的改變,達到革命的目標。革命不是單一的經濟體出現就叫一次工業革命。現在談到第三次工業革命可能是多點迸發。我們和美國學者談到第三次工業革命是把新能源、新材料、新產業的發展作為重要的推力,通過一系列的東西自然地實現瞭低碳目標,也是我們的社會責任。從這個角度來看,從國傢現在一些能源政策本身看,也是給瞭企業一些壓力,十八大報告、十二五規劃都提出瞭控制能源消耗的概念,作為節能減排硬性的目標提出來,自然要推動一些企業制度、設備的變革和技術的更新。各地雨後春筍般得開始瞭碳排放交易制度試點的工作,積極性很高,我們給瞭一些指標以後,如果采取交易,一方面是動力,一方面也是壓力,兩者是並存的。推動企業的低碳發展既是提高企業競爭力的重要推力,也是企業承擔社會責任感的重要責任。安祺 (環境保護部環境與經濟政策研究中心高級工程師)企業要想發展,低碳和環境友好、社會責任是很重要的方向,也是環境風險降低的有效手段。作為政府的支持部門,在環保政策制定和實施過程中有一種感覺,慣於使用行政管理,制定標準,制定懲罰,解決現在面臨的環境問題,好的方面是見效快,立竿見影,不好的方面是容易反彈,實際不能形成長效機制,結果往往是小規模的企業被淘汰,重污染的企業關停並轉,造成的問題很多。行政手段到瞭治標不治本,或者是一時治標、沒有長久效果的局面。這種背景下政府要有一個方向的改進,認為要加強市場機制,通過經濟的手段對企業的環境進行監管。賈寶蘭 (全國政協委員、《讀書》雜志執行主編)最近關於各種環境污染的群體性事件越來越多。《經濟觀察報》搞這個活動,第一是很有前瞻性,第二是主動承擔社會責任。很多事情需要整個社會動員起來,現在靠政策之類的,似乎問題解決起來面臨壓力很大,因為企業要發展,還沒有逃脫發展是硬道理的模式。我們對於企業和個人的考核基本也是以發展作為標準,很難在短期內見效。這些環境問題不是短時間內積累的,是幾十年積累下來的,現在環境治理已經是倒逼機制——改也得改,不改也得改,現在很多地方要建設什麼當地的老百姓就不幹,主動起來抵制。企業方面不做就無法發展,這也是一個比較好的信號,我認為是兩個方面,一是政府方面主動地做,另外一方面是企業要想發展被動型地必須做,不再是過去那種可做可不做。我認為企業要有這方面的意識,要主動做,不要等各種政策出臺以後再做,否則對企業本身來說也是有損失的。講到企業的社會責任,政府的職能,首先要出臺比較硬性的法律法規方面的東西,對企業有一定的約束,另外一方面企業有一定的自覺在裡面,作為個人來講,還是改變我們的生活方式,盡量用可替代的東西,從政府、企業到個人結合起來,達到低碳環保的目的。黃江明(中國人民大學商學院黨委副書記)低碳經濟是非常復雜的概念,是非常復雜的生態系統,裡面有很多矛盾的東西,有無數個矛盾,不是某個方面解決就解決瞭,日本有一個非常嚴重的現象,人均垃圾每個月有70公斤左右,跟德國相比,德國的傢庭是30多公斤。低碳環保方面,日本人做得非常不夠,日本的消費模式和美國基本是一樣的,轉移東西給別的國傢,自己是奢侈的消費,把環保的責任轉移給其他的國傢,德國不是這樣的模式,真正要學低碳,我認為德國、北歐的模式,荷蘭,丹麥的模式可以采用。梁平(《環境與生活》雜志執行社長兼執行總編輯)我認為環保是危機,有危才有機會,中國人從來沒有像現在這樣認識到環境的危害,北京霧霾從這個角度看真是驚醒瞭中國人,不然大傢隨便排放,沒有危機感。減排眼下可能不一定能夠馬上獲得效益,但長遠來看是一定有經濟效益的。我做環保媒體以後接觸瞭很多客戶、大企業,一些國際化的外企確實很重視企業在環保方面的美譽度,相比之下,國企、央企就不太重視,這裡面有很多的原因,包括央企的考評對這方面不重視。總說減排,最好的減排就是少用、垃圾減量,建多少垃圾處理再生廠,也不如垃圾少一點,這就是生活方式的改變,對普通國民來說這才是最應該註意的。經濟觀察報很早以前就重視低碳,這也是一個媒體的美譽度。現在的媒體不管是負面的報道,還是正面的,都是不可或缺的,這也是經濟觀察報體現的社會責任感,讓媒體能夠發展壯大的一個重要的前提。汪永晨 (中央人民廣播電臺記者、綠傢園志願者召集人)公眾關註的,不是一句口號,而是怎麼拉近低碳的生活方式。雖然媒體評好的很多,但不知道是否有一點共識——現在有一些企業實在是太糟糕瞭。我們在江南行、西南走的過程中發現這些地方泥石流頻發,大量的地質活動造成瞭火山噴發,泥石流形成新的礦物質,這些礦物質含量非常豐富,很多企業在這些淹沒之前搶救性地開采,江沿岸有很多的重金屬的開采。比如騰格裡,蒙古族人認為騰格裡是天的意思,但這個地方有32個化工廠,化工企業的黑水直接排到沙漠裡,而且沙漠下面都是暗湖,把地下水全部污染瞭,中央電視臺去報道瞭以後現在正在整頓,但牧民跟我們講他們還是在偷排——當一個沙丘黑水倒滿瞭,把沙子推上再換另一個沙丘。我想現在太多的情況是把低碳作為口號,大傢不能光表揚,媒體除瞭表揚好的,還有一個很重要的職責是監督職能,能不能以後發揮一下監督職能。var page_navigation = document.getElementById('page_navigation');if(page_navigation){ var nav_links = page_navigation.getElementsByTagName('a'); var nav_length = nav_links.length;//正文頁導航加突發新聞 if(nav_length == 2){ var emergency = document.createElement('div');emergency.style.position = 'relative';emergency.innerHTML = '

新聞來源http://news.hexun.房貸信貸轉貸怎麼貸款比較會過件com/2013-06-07/154979377.html

車貸高雄鳳山車貸汽車貸款宜蘭南澳汽車貸款民間信用貸款車貸信貸苗栗南庄車貸信貸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austinka00 的頭像
    austinka00

    台灣痞客邦

    austinka0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